特朗普新“对等关税”:税率设定背后的多种缘由与影响
当地时间7月31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,确定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的“对等关税”税率,范围从10%至41%不等。这一举措犹如一颗投入国际经济湖面的巨石,激起层层涟漪,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缘由,也将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。
税率设定:多国不同,各有“标准”
此次“对等关税”税率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设定了不同档次。叙利亚被征收41%的关税,为所有国家中最高;缅甸、老挝税率定为40%。在主要经济体方面,日本、韩国、以色列、土耳其统一适用15%税率;欧盟若现行关税低于15%,则补足至15%,若已高于15%则维持原税率;越南单独征收20%,菲律宾、泰国、柬埔寨定为19%。巴西、英国适用10%,未列明国家也统一按10%征收。此外,行政令生效当天,加拿大关税税率从25%上调至35%,同时此前部分原定7月9日到期的10%附加关税延长至8月1日,与新政同步生效。
税率设定缘由:多重因素交织
应对贸易逆差,强化经济地位
特朗普政府认为,对外贸易和经济实践造成了国家紧急状况,长期且严重的贸易逆差对美国构成“国家安全紧急状态”。美国长期以来在贸易中存在逆差,进口商品数量远超出口。通过征收“对等关税”,提高其他国家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,能够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。例如,若某国对美国商品征收100%的关税,而美国对该国商品征收较低关税,实施“对等关税”后,美国会提高从该国进口商品的关税,以平衡贸易关系,加强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并保护美国工人。
政治化考量,报复与施压并行
特朗普政策具有极端个体化色彩,在关税决策中常援引与贸易无关的政治事件作为提高关税的理由。将加拿大关税从25%上调至35%,白宫称是“为应对加拿大持续的不作为和报复行为”,总统“认定有必要以提高税率的方式,有效应对当前的紧急局势”。此外,此前关税信函中还多次提及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的司法案件、加拿大芬太尼走私问题等非贸易因素,彻底打破贸易与规则之间的边界。这种政治化的关税决策,不仅是对其他国家的一种报复,也是试图通过关税施压,迫使贸易伙伴在关键技术、市场准入等领域做出让步。
满足国内政治需求,巩固选民基础
• 挽救传统产业:美国传统产业如汽车、钢铁等面临着来自国外竞争的压力,许多工厂外迁,导致就业岗位流失。通过高关税倒逼制造业回流美国,能够重振这些传统产业,为中西部选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,巩固这些地区的选民支持。在2024年大选中,密歇根州、俄亥俄州等“铁锈带”摇摆州成为特朗普关键票仓,实施“对等关税”政策有助于满足这些地区选民的利益诉求。
• 转移国内矛盾:美国国内通胀率连续18个月超3%,中低收入群体生活成本激增,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上升。关税政策成为转移国内民众视线的“止痛剂”,将国内矛盾部分转移到国际贸易领域。政府通过强调外部贸易对手的不公平行为,来缓解国内民众对经济问题的焦虑。
潜在影响:全球贸易格局面临重塑
企业成本上升,供应链受冲击
高关税将增加企业供应链成本,尤其影响电子、纺织等依赖跨境制造分工的行业。企业为了应对高关税,可能会选择将生产基地迁回美国,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,并且在短期内难以实现。同时,如果企业选择继续从国外进口商品,那么商品价格的上涨将不可避免,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。
国际贸易关系紧张,反制措施或现
此次关税调整反映了美国强化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,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反制措施。欧盟部分成员国因现行关税低于15%面临补缴压力,可能采取提高美国商品关税、限制美国企业投资等反制手段。其他国家也可能联合起来,共同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,这将导致国际贸易关系更加紧张。
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
美国的“对等关税”政策将打破现有的国际贸易秩序,增加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。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调整需要时间,在这个过程中,可能会出现供应短缺、价格波动等问题。同时,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也可能影响全球经济的增长,阻碍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。
特朗普的新“对等关税”政策,无论是税率设定还是背后的缘由,都充满了复杂的政治和经济考量。其后续影响将取决于各国的回应以及国际贸易规则的博弈,全球贸易格局正面临着重塑的挑战。
配资操盘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